原本的計畫只是要去台鐵大名鼎鼎的追分成功,無意間在彰鹿路八段上發現藏身在大樹旁的鹿港車站。最吸引人的其實是糖廠冰品這四個大字,因為8月的中部已經足以讓人熱得發昏,糖廠的冰品恰好可以降溫。
鹿港原本是座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,全盛於清代乾隆至道光時期。後來因為港口泥沙淤積,勞動人口外流而迅速沒落,以致日治時期的鐵道規劃,縱貫線沒有通過鹿港小鎮。
1969年日立製柴油機車
日本治理台灣後,廣闊的彰化平原上出現了兩座糖廠,分別是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及明治製糖株式會社,兩座糖廠在彰化這片土地上舖滿綿密的糖業鐵道。新高製糖株式會社的鹿港線與縱貫線的彰化車站相連;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的鹿港三線連結鹿港與溪湖,再通往縱貫線的員林車站。兩條糖業鐵路都有兼辦客運,二次大戰後,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收,將只隔一條馬路遙遙相望的兩車站合併使用,直到1970年代才結束客運業務。而後,溪湖糖廠製糖業務結束,鹿港車站改建為鹿港南區旅遊服務中心。又因南區旅遊服務中心遷至文開書院,現在改由台糖進駐,展售自營產品。
〈資料來源:街貓的鐵道網站〉 |
〈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〉 |
進到台糖店鋪,如果不買冰品,那一定是被外頭的太陽曬暈了。但是店鋪內第一個吸引我的,倒是鐵道各個車站模型,讓荷包差點失守。
抓了盒冰淇淋,趕緊逃離迷你車站模型的誘惑,快到台中烏日報到。
成功車站是一座只停靠區間車的三等站,站房小小的不起眼,卻赫赫有名,因為車站背後的山丘就是成功嶺營區。在那個大專生還需要寒暑假到成功嶺集訓的年代,成功車站就肩負了運務的重任,每逢會客日,車站也會湧進大量的探親人潮。
個人認為台鐵的站房內,總是有種很複雜著觀感,站體室內設計、陳設、色系,充滿太多不協調的元素,很難將其視為一體,各自獨力存在在某個角落。這樣的現象在規模越小的有駐人車站,愈是明顯。
出剪票口後,沒有岸式月台,擁有兩座岸式月台。由於臺中線(山線)與海岸線(海線)交會在成功車站與追分車站之間,兩座岸式月台扮演重要的股道分流角色。
第一月台
第一月台A側是臺中線(山線)來的下行軌道,要前往縱貫線南段的彰化車站。
第一月台B側是縱貫線南段要前往臺中線(山線)的上行軌道,向東行駛的下一站是新烏日車站。
向西的下一站是海岸線(海線)的追分車站,這條路線是成功與追分之間的聯絡線,稱為成追線。以及縱貫線南段的彰化車站。
第二月台A側則是作為上行列車及下行列車待避使用。
第二月台B側作為臺中線(山線)開往海岸線(海線)的上下行列車使用。
正好遇上兩列區間車相繼駛進第一月台,1A的列車要下行前往彰化車站,1B的列車要上行往新烏日車站。
成功車站的命名是因為成功嶺營區的存在,但車站最早是1905年(明治38年)設立的大肚停車場,1919年(大正8年)改名為王田驛,隔年另在別處設立大肚驛。那時的成功嶺山丘上只有高爾夫球場及競馬場,一直到國民政府治台後,將這片山坡地改建成反攻大陸的復興基地,1967年(民國56年)才取成功嶺之名,改為成功車站。
等到我到成功嶺營區新訓時,早已不再是從成功車站進出。還記得那年的我,帶著坎坷不安的心情,從新竹火車站跟著一群菜鳥,集體坐自強後被押送到台中火車站,然後被專車送入營區,就連收假也是如此。依稀記得僅有第一次放假出營區,就是走到成功車站再搭到台中車站。對成功車站的印象不並深刻,倒是對軍歌成功嶺之歌仍朗朗上口,抹之不去的洗腦旋律。
在成功車站的售票機按購了成功追分的磁卡作為紀念,接著驅車前去追分。
追分車站為三等站,站房與成功車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,是所剩不多的木造車站,而且是由檜木所打造。車站打從1922年(大正11年)啟用之初,就稱為追分驛。
命名的由來不是因為地方名,也不是真的因為要追什麼東西,而是這裡是貫線海岸線(海線)上的最後一站,列車行經此站之後,路線分歧成往豐原的臺中線(山線)及往彰化的縱貫線。這樣形成三角線鐵道的車站,在日本稱為おいわけ的分歧路,漢字即為追分。
這樣型態的車站,在日本當然也有如此命名為追分的車站,畢竟當時我們是讓日本所治理,也會隨著日本的命名規則。如今在日本仍稱追分的車站有:
JR北海道室蘭本線、JR東日本奧羽本線、近畿日本鐵道內部線、京阪電氣鐵道京津線、神奈川縣大山觀光電鐵大山鋼索線、JR東日本大糸線的安曇追分車站、信濃鐵道的信濃追分車站、JR西日本姬新線的美作追分車站、日本國有鐵道時代札沼線的石狩追分車站。
出了剪票口後的站內,有個小庭園造景,就連從月台上望向車站,都覺得是副美麗的景象,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情。
擁有兩座島式月台,站房到月台沒有行人穿越的天橋,直接跨越鐵軌才能到月台候車。
用來牽引普通列車及貨物列車的E300型電力機車E329號,停在第二月台待命。
車站站房的南面及西面都有牛眼窗,這種採光及裝飾兼併的圓形窗子,其實是西式建築的風格,被應用在日式小木屋上。東瀛與巴洛克的混搭,也見證當時日本大量吸收西方文藝後,設計師正好能在台灣建築上大膽嘗試及發揮。
站房一旁有座追分池,倒是不少硬幣躺在池中,攜著有心人的願望。
站在售票機前凝視許久,想在追分車站這邊也買張追分成功的車票。按鍵上有海岸線上行的車站、縱貫線南端下行的車站、臺中線(山線)上行的車站,就是沒有成功車站。突然看到按鍵間貼了一張紙條,追分成功紀念票只有在售票口販賣。可是錢已經投進售票機,將錯就錯,買了張追分大慶車票,再到窗口買厚紙板材質的硬式紀念票。
站外的路則為追分街,放置不少卡通化的擺飾,也許會讓女性與小朋友多愛鐵道一些。
車站與水泥大倉庫之間,老樹成蔭,涼爽舒適。晃著童年的盪鞦韆,用僅存不多的空閒時間,忘情地擺盪。
2014.08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